返回上级 南极地图 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内,是世界最高的洲。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南极几乎全被大陆冰川覆盖,大陆冰川从高处向四面移动,在海边断裂成许多巨大的冰块,漂浮在大陆周围的海洋上,形成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南极洲是地球上的酷寒地区,最冷月(7月)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20至70度,最暖月(1月)平均气温也在摄氏零度以下。南极的动物以企鹅最多,其他主要有海豹、海狮、海豚、鲸和小磷虾。    南极洲是唯一没有固定人口的大洲。第一个有记录的到过这块大陆的欧洲人是Cook,1772-1775年他探险航行到此。他描述这里是“……难以形容的可怕世界……”并预言绝不会有人比他向南走更远。尽管有这些消极的预言,南部海洋蕴藏的巨大财富仍然引起很大反应。第一批到这里探险的是十九世纪早期的捕海豹船。他们原来仅为猎取海豹皮,但随后受美洲和北欧发展中工业国家对燃料需求的驱使,无限获取海豹、鲸和企鹅体内的油脂。

    对南极大陆的真正开发探索始于本世纪初,当时南极被看做是对人类征服自然的挑战。二战后的冷战时期,南极被证实有军事战略上的潜在重要性,但同时人们也认识到把东西方的互相不信任带到南极不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这种共识促成了《南极条约》的签署,条约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南极地区保持非军事化,无核装备及和平。

    近年来,人们对南极的兴趣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这种变化是由那些原来并没有注意南极的存在的国家带来的。八十年代,各国提出 the Convention On the Regulation of  Antarctic Mineral Resource Activities 来控制对南极矿藏的开发,但 Australia 和 France 以获取南极矿产不符合环保为理由反对此协议,于是1991年 Protocol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the Antarctic Treaty (也称为 The Madrid Protocol )诞生。       The Madrid Protocol 委任 the Antarctic Treaty 的成员国:“……全面保护南极环境与其相关的生态系统……”。协议确认南极能够造福人类,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科学研究的场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对全球气候的变化的研究和大气臭氧消耗的研究。这些研究警告世人,在小地区内的活动,诸如向大气排放废气等,会影响全球。

    为确保南极的科学研究地位及人类在南极活动保持和平目的,协议指定南极为“……奉献给和平和科学的自然区域”。因此尽管协议是为保持环境而设,但它并不禁止在该地区的和平活动。近年来南极吸引越来越多旅游者来此地体验全球仅有的生活。不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旅游,都不能破坏南极如此独特的生态环境。

elephantseal

penguins

seasideico

ice

glacier

长城站